自我反省:個人成長和情感自由的關鍵
人常說:活到老學到老,學無止境。不要讓自大阻擋你前進的步伐。正所謂“大智若愚”,每晚反省自己,你會看到自己的巨大變化。
真正有大智慧的人,從不自以為是,而是處處都以“無知”的面目示人,能意識到自己的無知,謙虛待人,不恥下問。
最大的智慧就是能意識到自己的無知,人貴有自知之明,可人怎麼能知道自己,能意識到自己的無知呢?那就要靠自省。
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自知之明來源於自我修養和自我慎獨。自省才能自制自律,自律才能自尊自重,自重才能自信自立。你有自知之明嗎?你具備自我反省的能力嗎?請做下面的測試。
當你在喜歡的異性面前,做了一件失敗的事時,你有什麼感覺(選出與你想法相近者)?
A.依女友的情況道歉
B.馬上離開現場
C.恨不得一死
D.覺得無所謂
測試結果置於文章後結尾
什麼是內省?
內省是觀察我們的心理和情感想法。
我們能夠說是“自我內在檢視”的內省,因為這完全是關於看看我是什麼, 我的想法,我的反應,我今天做錯了什麼,我做對了什麼,等等。
內省是自我分析。
我們通過反省來審視自己,這件小事可以促進我們的成長、發展、積極的態度、謙虛等。
自我反省邀請我們擺脫確定性並質疑僵化的想法。
反過來,它提醒我們,我們是自由的人,有能力獨立做決定的人。
這些個人成長的維度有利於與我們內在自我建立親密和充分的聯繫。
自我反省有助於我們問問自己,我們真正想要的生活是什麼,是什麼給了我們幸福。
當得知許多個人發展大師將自我反思意識稱為“被心理學遺忘的藝術”時,沒有人會感到驚訝。
這是一個非常簡單的原因。我們的社會已經到了一個地步,將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事情歸咎於厄運或其他人要容易得多。
取而代之的是,我們應該有勇氣或心理能力來意識到發生在我們身上的大部分事情都是我們行為的結果,無論這些行為是否可以避免。
如果我感到痛苦,那是因為我的伴侶不知道如何讓我快樂。
沒有可以信任的朋友是因為每個人都是自私的。
如果我一次又一次地考試不及格,那是因為老師故意不讓我過。
如果我一天都無法擺脫不快樂和沮喪,那是因為世界不欣賞我的價值。
我們都聽過,我們需要為發生的一切找到原因,或者找人責備。
我們可能從朋友、家人、同學或工作中去尋找這個。
家庭中的功能失調問題可以歸結為失去自我反省的藝術。
我們還可以追溯關係的破裂以及因失去這門藝術而產生的衝突。
如果一個人不能向外去質疑某些情況,他們會感到非常不滿。
如果同一個人無法理解自己的情緒,無法從錯誤中吸取教訓,或者無法為自己的行為和後果承擔責任,那麼他們將生活在一種精神狀態,這種缺乏思考會產生一個結果:不快樂。
認識自己是一切智慧的開端。
– 亞里士多
內省或自我實現是我們成長的催化劑,可以看到我們的真實身份,當我們了解自己時。
自我反省就是關於成長和發展,每天都變得更好。
這是一個令人謙卑的過程。我們會了解自己的想法、心態、弱點等。
內省幫助我們理解為什麼我們會感受到我們所產生的情緒:憤怒、沮喪、無助以及我們為什麼會這樣行事。
通過反省,我們可以正視自己的局限和缺陷,並為自己的不明智行為負責。
這讓我們誠實地面對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問題背後的原因。
我們可以承認,事件造成是因我們自己而不是外部因素應該對它們負責。
此外,內省可以幫助我們意識到生活中的許多祝福,並提醒我們要對這些祝福心存感激。
因此,例如,內省可以讓人意識到一個人至少要對與配偶的分歧或專業問題負部份責任。
現在我們會問內省如何激發我的成長或讓我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讓我們了解像內省這樣的小事會如何改變我們的整體。
自我反省,是內在自我實現幸福之旅
我們中的許多人都曾在某個時候對自己說“我只需要去旅行”。
“我必須離開,我必須跨越我自己的個人邊界來了解我自己”。
漸漸地,我們會意識到我們真的不需要改變我們的物理條件來找到我們自己的真實版本。
事實是,無論我們走到哪裡,我們都將始終如一。
知識是在我們內部發現的,直接來自於自我反思。
同樣,記住這種能力不是一夜之間學會的。
這是一個成長的過程,我們可以通過不同的窗口看到我們的現實。
我們可以在哪裡問自己具有挑戰性的問題,這將打開我們的思想。
這將幫助我們質疑我們周圍的一切,甚至我們自己。
自我反省是個人成長的引擎,這是我們獲得幸福人生旅程車票的不二法門。
自我反省是成功的關鍵
當我們談論“成功”時,我們並不是專門指我們在社會中獲得特權地位。
成功首先是幸福,是在我們生活的任何領域成為我們自己幸福的創造者的能力。
根據Daniel Goleman 的研究,自我反省對於我們能夠發展適當的情商至關重要 。
我們必須了解心理學家所定義的“自我反思意識”。
它實際上是一種我們都可以訓練和賦予的“元認知”能力。
最重要的是,它意味著能夠思考和反思自己的心理和情感過程,以便理解和掌握它們。
“具有良好自我反省能力的人是一個能夠控制自己衝動的人。是一個有計劃的人,一個有令人滿意的社會良知的人。同時,他們明白生活是一個不斷學習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應該敏銳地感受周圍的一切。”
這類人能夠建立健康有益的內部對話,從中發現錯誤、缺點、不安全感和不安,以便日復一日地治愈並成長為更好的人。
另一方面,值得記住伊曼紐爾·康德在《純粹理性批判》中曾經說過的話。對於這位柯尼斯堡哲學家來說,我們周圍的外在實際上是我們內在自我的反映。
因此,如果我們的內在形象具有自卑、思維僵化和不存在自我反省能力的特徵,那麼所有這些負面特徵都會使我們將外部世界視為壓抑、灰暗、一無所有提供給我們。
培養良好自我反省的關鍵
培養自我反省不應該不僅僅是一個目的,它應該是一種必要。
培養良好的自我反省是我們每天的目標,我們應該為此付出努力和意志力,成為我們渴望的人:自由的人。
我們可以將其視為一種重生,一種意識的覺醒,一種啟發或“洞察力”,類似於我們在駭客任務電影中所學到的。
我們會發現我們沒有義務不斷取悅他人。
我們都有自己的聲音和合適的工具來成為我們想要的東西。
為實現這一目標,我們可以在以下領域開展工作
1. 深化教育,了解家族歷史
為了了解我們自己,一個很好的選擇是調查我們的根源。有時,特定的養育方式或特定類型的教育決定了我們現在的樣子,甚至決定了我們看待自己的方式。
2. 了解我們的需求、動機和情緒
人有社交衝動。我們有親密的需要,渴望屬於某個社會群體,並實現某些目標。
“如果我們了解我們的動機,我們也會了解我們的許多情緒。此外,我們有時會發現,許多這些願望只是簡單的紐帶,根本不利於我們的個人成長。”
3. 了解我們的防禦機制
當我們的身份受到威脅或當我們接觸到一些關於自己的痛苦信息時,我們的防禦機制就會被激活。了解導致這些反應的原因以及我們通常使用的防禦策略無疑會給我們提供有關我們最深的恐懼、缺點和需求的客觀信息。
4. 深入研究你我們的長處和短處
人是偉大與脆弱、美德與缺陷、光與暗的總匯。意識到這些維度中的每一個並深入研究它們,無疑將為我們提供一個必不可少的工具來進行自我反思。
5. 你的人生目標是什麼?
沒有目的的生活只是一種存在。沒有目標的頭腦不會豐盛、不會快樂,並且缺乏每天早上起床的動力和理由。讓我們列出定義我們目前生活的目的。讓我們深入探討為什麼它們對我們如此重要,以及我們正在做些什麼來實現它們並使它們成為我們的。
“如果您不想一直感到沮喪,請避免對不依賴於您的事情抱有希望”
-Epicteto-
6. 注意周圍的“文化和社會泡沫”。
如果我們不以批判的視角使用自我反思,它就沒有意義或目的。我生活的社會對我有什麼影響?我是時尚的奴隸嗎?我很擔心人們會怎麼看我嗎?在滿足我的真正願望之前,我是否優先考慮與社會的適應性?
7. 養成每天自我反省的習慣
我們應該每天至少留出半小時來練習自我反省。讓我們關注生活中重要的事情,關注我們的情緒和精神狀態,關注我們周圍的事物。讓我們在安靜的地方練習正念、記日記、散步、畫畫或保持沉默。
讓我們把自我反省變成一種有意識的習慣,讓我們敢於每天多一點自由。
讓我們拋開舒適區的膚淺、恐懼和冷淡。
讓我們建立一種真正的幸福感,在那裡我們可以重新找到自己。
我們在哪裡才可以找到那個我們經常忽視的自己,我們經常放開手的自己。
測驗題解答
選A:你是個很有自省能力的人。你明白“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的道理,對於錯誤和缺點都看得很輕,認為犯錯了就改正,有缺點就改掉。無論自己做了什麼,自己是怎樣的,都敢於去面對,去認識。不僅懂得自省,而且懂得糾正。這樣的你,會變得越來越“美”的。
選B:你是個不敢面對真實自我的人。你害怕看到自己的缺點,害怕知道自己是個不完美的人。對於缺點和不足,你沒有足夠的接受和應對能力。你寧願逃避和自我欺騙,也不願承認和麵對真實的自己。其實,人無完人,有缺點有不足並不可怕,怕就怕不敢面對,這樣你將永遠也無法改掉這些缺點和彌補這些不足。所以,勇敢地面對自己吧。
選C:你是個很不會自省的人。你不容許自己犯一點錯,如果看到自己的缺點,你就會失去面對這個世界的所有勇氣。自尊心太強,又是個自哀自憐的人。不管自己是個什麼樣的人,就那麼懦弱又“要強”地活著。你怕自己被人看不起,怕被人批評,於是總是用極端的方法來解決問題。一點點汙辱都有可能把你逼上絕路。不要害怕被批評,不要害怕別人看到自己的缺點。其實,批評是對你的一種幫助,要敢於承擔錯誤,改正錯誤。不要太消極,太極端。
選D:你是個會自我反省的人。你個性倔強,重視感情,敢於面對,敢作敢當。雖然有時會因為一時衝動而犯下一些錯誤,但你懂得自我反省,知道自己做錯了。但是你雖然知錯,卻並不改錯。你很少會向人道歉,覺得自己知錯就好,對自己的缺點也很瞭解,卻安於常態,不思改變。這樣,雖然知錯卻不改,對於進步是一點幫助也沒有的。所以,還是趕快行動起來,知錯也改錯吧。
文章參考
https://bit.ly/3F4cVJM
https://bit.ly/3F4cVJM
翻譯/編輯 by Aarti Borǰigin
個人智慧財產,分享請標明出處,謝謝
閱讀完整文章請先加入會員並詳細回答問題,如已是社團成員請先告知,為完整回答恕無法開放權限。
免責聲明Disclaimer
本平台所提供草藥的神秘屬性僅出於歷史目的,不能保證結果。本平台上的任何內容均不應被視為醫學或法律建議。請負責任地使用草藥。諮詢你的醫生或專業人士你的健康狀況和使用草藥的補充劑。 草藥可能因採取了錯誤的條件,過量使用,加上處方藥或酒精,或不知道的人為何使用而造成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