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自我感覺良好,你濫用正義了嗎?
好書推薦
書名:不讓自己成為箭靶──精神科醫師教你如何面對時時忍不住攻擊人的人
作者:片田珠美
譯者:方瑜
出版:天下雜誌出版
出版時間:2016年9月
網路是個充滿誹謗中傷的世界。原本雞毛蒜皮的小錯誤,可能會被如獲至寶、見獵心喜地放大而引發騷動。若遇到與自己意見相左的人,就會徹底把對方駁倒,甚至否定對方的人格。對方若是成功的名人,攻擊火力又會更加猛烈。從網路開始愈演愈烈的騷動,最後鬧上媒體的狀況也不稀奇。
最近有特別明顯增加趨勢的,是以「正義」為名對他人窮追猛打的手法。例如一知道某位藝人的家人領取低收入者生活津貼,便以「太過分了吧。你這個稅金小偷!」等言詞來攻擊對方,而這還只不過是開頭罷了。光糾纏不休還不夠,甚至會向藝人參加演出的電視節目贊助商投訴抗議「把這個人給換掉」,挖出這位藝人的過去或是指責他發言之間的矛盾等,願意花相當多的心力、勞力來攻擊這個人。
的確應該給予有需要的低收入戶適當的保障與協助,而且不實領取低收入生活津貼,針對此種層出不窮的問題引起社會注意也很有意義。但是,在引起騷動之前,有多少人真正關心這個議題?此外,在騷動之後仍持續關注這個議題的人又有多少?當時採取攻擊行動的人的真正目的,不在於為社會問題找出根本的解決之道,而只是想滿足自己的攻擊欲望罷了。
實際上,這次的騷動平息以後,接下來是藝人的外遇騷動、人氣偶像與男性交往的騷動等等,以令人目不暇給的速度變換攻擊目標。雖然不知道有多少人無役不與地參加所有網路騷動,但對這些揭發他人醜惡之事的人來說,會藉此得到以下快感。
「揭發他人醜惡之事會讓人心情舒暢,很愉快。」
為什麼揭發他人醜惡之事會讓人心情舒暢呢?這是因為藉由揭發他人醜惡,擺出「自己非惡」的姿態,就能夠否認自身之惡的緣故。而且,可以將自己所否認的「惡」轉嫁到他人身上,換句話說,也就是將自身之惡投射到攻擊對象身上。
即使也行過惡,人還是會丟石頭
我想應該沒有人可以說自己從未違反過規定、常識或禮儀規範吧?開車的限速連一公里都不超速,也不會利用通學道路抄捷徑,沒有在背地說過別人的壞話、也沒有傷害過別人,這樣的人幾乎不存在吧?不論是誰,或多或少應該都有沾手「惡事」的經驗。
即便如此,自己在糾正揭發他人惡事的時候,卻以沒這回事的態度嚴厲地對他人毫不留情。
這可不是只有網路使用者才會如此。新聞主播或電視節目中的評論員、媒體記者絕口不提自己的問題而去非難別人的狀況也是稀鬆平常。批判別人的外遇,其實自己也在搞外遇;批評別人酒駕,其實自己也會酒駕,這樣的矛盾其實一點也不稀奇。一般公司也可見相同的狀況。將自己的錯誤束之高閣,卻執拗地責備部下過失的上司;自己在外面搞外遇,卻懷疑妻子不忠的丈夫,此種攻擊機制在上列這些狀況都是相同的。
會用這種方式展開攻擊的人,在無意識之間,其實正在進行一種「投射」的心理機制,為了要讓自己看起來無辜,將自己所持有的「內部之惡」驅趕到外頭。正因為有討厭自己的情緒、存在有內部之惡,因而藉由找出他人之惡將其排除,擺出一副自己宛如正義化身的姿態。
換句話說,正義與邪惡在我們內在是一體兩面的,愈是感到歉疚或有所虧欠的人,就愈會沈浸在攻擊他人之後的舒暢快感之中。
強迫別人接受自己的價值觀
強迫他人接受自己的想法與價值觀是唯一基準,炫耀自己的知識或教養,或以應該要具備這些知識與教養的態度與人相處,也是攻擊欲強的人經常使用的手法。
這類型的人,完全不考慮他人的想法與看法,予人「為了說服而說服」的印象。倚賴權威、威脅或動怒,無論如何都要讓自己的價值觀能夠被他人認同。
若是對方遲遲不能接受自己的想法,就算需要表現出受傷或不幸的被害者態度,也要強迫他人接受自己的價值觀。這是因為攻擊欲強的人堅信自己的喜好、意見、對事情的看法與想法是具有普遍性、對誰都能一體適用的,他人理應具有相同的價值觀才對。
例如有人會說「納豆這種東西,根本不是人吃的」,這是取代「我討厭納豆」的一般說法。又或是也有人會說「休息的日子什麼也不做是最聰明的」。若是採普遍說法,每個星期天早起出門打高爾夫的歐吉桑、從不缺席認真參加媽媽芭蕾課程的歐巴桑,不就被當成「笨蛋」一般被瞧不起了嗎?
也許有人認為把這些說法當成問題是在吹毛求疵。確實,不管是納豆或是如何度過假日的方式,不過都是個人的喜好問題,不會造成太大的影響或實質的損害。但是,像這樣強迫他人接受自己的獨斷或偏見的傾向,很容易就會波及其他的領域。小孩子的教養或教育、生活方式或個人興趣,最後甚至是社會規範或社會正義,他們都會主張「我的信念是最好、最正確的」,很可能會侵犯到他人的價值觀。
不容許異議份子存在
這類型的人,甚至無法想像自己碰到異議歧見的狀況,也無法理解為什麼會有人討厭自己的喜好。更何況,這世上居然有人喜歡自己討厭的東西這種事,更是不值得一提。
當然,頭腦的理性是清楚的,不過心底深處卻無法接受。而且,若是面前有與自己選擇不同的人在,會導致自己的混亂,因此為了要避免這種狀況,會強迫他人接受自己的喜好與意見。
也有可能若是他人無法同意自己的提案,自己便裝出被害者的樣子來為難、勉強對方。周圍的人也會極力避免多生事端,結果便是無法出言反駁。因為過往的痛苦經驗,大家都知道若是回嘴或反對的話,將付出更高的代價。
如此繼續下去,大家慢慢地就會順從攻擊欲強的人;但這並不表示真心接受其要求,只不過是一個放棄掙扎、忍氣吞聲的悲傷選項。
當然,也會被無力感所吞噬。不久之後,就會害怕自己獨立思考、對自己本身的選擇是否恰當開始產生疑問。如此一來,無論如何都會選擇放棄自己的喜好與意見,只重視他人的看法與期望。換句話說,所作所為皆是為了滿足「他人的欲望」,成為被操縱的人偶。這對攻擊欲強的人來說,可說是求之不得。
固然是因為要達成這種目的,攻擊欲強的人才會不斷重複將自己的價值觀強加在他人身上,但同時也是他們無法忍受因與自己不同的思考邏輯而產生動搖。若是尊重別人的看法,也許就不得不變更自己本身所下的決斷。依據狀況不同,也許還得承認自己的疏忽、錯誤與過失。為了避免這些令人心情不佳的惡劣事態,所以用完全不考慮他人想法的方式加以防衛。拉羅什富科說:「精神上的狹隘將導致頑固。」說的正是這種人。
文章來源
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390/article/4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