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pop Holistic Healing Solutions
療癒故事,  心理

您的天真無知,是不願意長大的偽裝!別再把世界歸類成「可惡的他人」與「可憐的自己」

您的天真無知,是不願意長大的偽裝!別再把世界歸類成「可惡的他人」與「可憐的自己」

 

人生不可能不受傷。不僅「身體」有受傷的可能,心靈亦是。

若自己的修復力及照護能力不夠,又反覆打擊自己,便會雪上加霜地讓心理傷害越演越烈,一發不可收拾。

《可惡的他人和可憐的自己》解析我們最常因為人際關係受到的內傷與痛楚,引導我們正確照護內心的情緒傷痛,調節及釋放你的痛苦,並避免進入負向循環中。

同時,也提醒我們避免沿用舊有的習慣模式,讓自己反覆受傷,迷失了人生方向。

 

@天真無知,是不願意長大的偽裝

即使很想進行有效的人際溝通和反應,但表現出來的行為和方式,卻像孩子一般,要不是生悶氣、難掩不舒服的情緒,不然就是覺得自己很無助渺小,什麼都無法反應,什麼都不知該怎麼表達。

這些呆愣驚恐的反應,讓人的內在處於「當機」「斷線」「空白」的無助狀態,所有成長過程中學習過的社會能力,都可能瞬間瓦解或消散。

我從事心理工作多年,職場中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每個人的問題及生活困擾都是獨特的,所形成的因素各自有其複雜性。

但我觀察到,時常主述在人際關係中很受傷的人,對自我概念和人際關係的描述都很相近:他們時常把自己說成無辜和不幸者;至於自己和他人之間的關係,則常是被辜負和遭受背叛的那一位。

他們的人生處境,無論轉換到哪裡,似乎都是容易被欺負、排擠及輕易遭受否定的那一位;而外在世界與他人,都是權威、無理、欺侮及霸凌他們的人。

在這類故事情節的述說裡,可以清楚地看到一種對立關係;在關係兩邊所描繪的人,是截然不同的兩種身分,

例如:「加害者─受害者」「邪惡者─善良者」「可惡者─可憐者」「霸道強勢者─無辜弱勢者」,還有「負心者─有情者」。

當然,內心處於受傷狀態的人,對自己的描述,多半呈現為:受害的、無辜的、善良的、可憐的、弱勢的、有情的這一方。

從這些描述裡頭,可以感受與體會到,描述者想要鞏固的自我認知是:「我是善良的」「我是好人」「我是被傷害的」「我是無辜的」,這些概念都在在傳達出,與這世界的關係為二元對立,自己是全好和全善的,世界是全壞與全惡的。

全有全無—要不是全好,不然就是全壞的觀點,正是孩童時期會有的世界觀及人我觀。

對孩童而言,自己是天真的存在,無論生命經驗或大腦的認知發展,都尚無法處理複雜層面和多元觀點的共存,也未有足夠能力涵容及整合。

於是,就像兒童觀看卡通影片,總是想很快地辨識誰是壞人、誰是好人,好決定打擊誰及拯救誰。

隨著生命成長與社會適應的展開,我們會從學習過程慢慢通曉,這個世界是多元面貌的共存,有不同的文化、習俗、觀點,還有每個人不同的角度和內在體會,很多人與人之間關係和互動上的衝突或不一致,已不能再如此簡易地以「不是全好就是全壞」「非黑即白」「非善即惡」的分裂觀點來評判和論定。

雖然是無意識中決定的觀點及認知,但如果一個人固執於要保持自己的天真無邪,便會有意無意地要自己以孩童般天真的態度和單純的心思,去應對外在世界,而不願意進一步認識這個世界、學習與它真實互動,也無法更深入探索自己內在真實卻複雜的心性。

若是固著在這種天真孩童的狀態,即使身體長大了,心理卻仍然沒有彈性客觀及統整的能力,好因應生活情境的複雜及多面向事實,那麼這種天真其實更接近於無知。

若沒有從經歷過的生活體驗中,琢磨與領悟出自己參與這個世界的務實能力及韌性(彈性、包容及承接力),只是一味以孩子的姿態和角度面對世界,那麼其實也是一種逃避自己必須長大成人、勇敢面對現實生活的行為。

 

@面對複雜,是成人的能力和自我發展

複雜,是這世界存在的一部分事實。許多時候,情況之所以變得複雜,正因為人性是複雜的、文化是複雜的,人的需求和渴望也是複雜的。

人的成熟指標之一,就是能處理複雜事物的程度,包括統整複雜的自己。

複雜的事,往往是難以處理的,要瞻前顧後,要考慮這思量那;而要做出一個好的決定,就要能從複雜的情境中抽絲剝繭,找出一個多方都能受惠或平衡的共識點。這樣的歷程著實不易,因此並非孩童心智所能做到的。

孩童的思考能力僅能進行簡單的、截然的、二分法的理解及判斷。

就像孩子在看卡通或是故事書時,很快就會想知道:「誰是壞人?誰是好人?」這種現象也會發生在他們面對生活情境上。凡是關心呵護他的,就會被孩子視為「好人」「好媽媽」「好爸爸」;只要是凶他或忽視他的,就會被他視為「壞人」「壞媽媽」「壞爸爸」。

不過在成長過程中,我們會經歷青少年時期抽象思考與換位思考的學習,再加上生活經驗和人生智慧的累積,慢慢的,就會發展出處理、因應與統整複雜的能力。

但害怕「複雜」感的人會逃避這樣的學習。

因為怕自己不在行,或始終抗拒面對現實環境,於是以各種說法和理由告訴自己「這個世界就是那麼勢利」「這社會多麼複雜、多麼可怕」,強化「如果不想成為那樣的人,就必須保持在天真、善良和正義的狀態中,否則就會像那些壞人惡棍一樣可恨」的想法。

然而,這樣的天真、善良或正義,都是沒有經過考驗的;甚至是蒙著頭、假裝沒看見那些已經屢次發生的事實真相,以及許多層面所引發出的衝突和矛盾,只是自顧自地以強迫式思維予以堅持和認定。他的生活,很可能因此固著在某些情境,反覆上演同樣的挫折和沮喪,也重複著同樣的傷害和痛苦。即使心裡埋怨很深,深覺這世界辜負了他、殘害了他、不懂珍惜他,卻還是不明白:

 

為什麼這些老掉牙的爛情節會一再出現在自己的生活中、人際關係裡?為什麼總是自己遇到?

 

© 究竟出版社《可惡的他人和可憐的自己》

文章來源:https://reurl.cc/Go3g8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