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A為什麼難以被辨識?
“除了我,根本沒有人會真的關心你”
“這些真話,也只有我才會對你說”
“只有你能扛起這件事,其他人我都看不上”
“這些話我只對你說,他們都不理解我,只有你理解我”
······
以上這些話,您能聞出這裡面帶著的PUA氣息嗎?
#關係中的操控與被操控,現在有一個非常熟悉的名稱-PUA。
一個在關係中長期被PUA的人,輕則變得越來越不自信,不快樂,抑鬱,一邊受虐一邊沒有力量離開,重則可能出現精神疾病,甚至自殺。
我們大家都非常警惕自己是否在關係中被PUA,但並沒有多少人真正了解它。
PUA的關係可以分為兩大類:
第一種:#完美投射
關係中的A無法接納、面對自己的現實問題,想找一個完美的人來解救自己的困境,於是不斷美化B,神話B。
關係中的B無法接納自己的平凡限制,幻想自己是完美的,而在A的眼中自己很完美,於是一頭栽進去了。
文章開頭情境對話中的後三句話基本上就是A對B的完美投射。
第二種:#拯救投射
關係中的A強行堅定的以自己的視角或標準要求B,並把B所有的反抗行為視做幼稚無知的表現,A極度的矮化B,真心的相信自己是為B好。
關係中的B對自己的感受並不確定,對自己的選擇也毫無信心,不敢負責,對自己也有很多自我矮化,渴望找一個強大的拯救者或引領者來保護自己拯救自己。
文章開頭情境對話中的第一句和第二句就是A對B的拯救投射。
執著想要完美的B會認同A的完美投射。
想要被拯救的B就會認同A的拯救投射。
只有這樣的B才有可能被這樣的A給PUA。
當然,這兩種投射也是可以交織在同一段關係裡的。
兩塊形狀剛好契合的拼圖才能拼在一起。
所以我一直說,關係中呈現的局面一定是兩個人共創的。
很多人會想,我要怎麼辨識渣男,怎麼辨識別人的PUA?
說實話PUA最可怕的在於,
那個在P你的人根本不認為自己是在貶低你,或是操控你,
TA是發自內心的覺得自己說的這些話是為你好,TA譴責你的時候也真心覺得你就是對不起TA。
就像沒有哪個壞人在做那些事情的時候,認為自己是在做壞事的,
真正很有力量的壞人,例如希特勒,他們都身心一致的認為自己是在行使正義,或事出有因,被逼無奈。
當然這個世界上沒有那麼多極端的惡人,絕大多數人都是善惡參半的。
沒有人會一開始就在關係中立場鮮明的要來貶低你,操控你,如果真是那樣的話,我們立刻就可以發現並且遠離。
大部分的情況是,
旁邊的人從喜歡你保護你到操控你,是你們在長期互動中彼此強化的,是一個漸進的,逐步的過程。
也是一個人底層的自我人格在深度關係中慢慢揭示的過程。
關係和自我是雙車道,我們用自我塑造關係,關係環境也會反過來塑造自我。
在完美投射裡,隨著我們與他人關係的進展,一定會有某一天你完成不了A的幻想,也許是你累了,也許是A的期待持續加碼你實在做不到了,然後A一定會說:
“我以為你跟他們不一樣,原來你們都一樣”
“本以為可以完全信任你,看來是我信錯人了”
“我還以為能指望你,結果你根本指望不上,以後我就當沒你這個人”
如果我們被這樣的譴責指控擊中,就會慌不擇路的乖乖就範,然後P來P去的關係就此持續下去了。
這樣的關係絕不只存在於戀愛關係,父母與孩子,朋友之間,同事之間,所有的關係都可能發生。
當一個人不斷攻擊自己不完美的地方,才需要從外面獲得證明和信心來讓自己相信自己是好的,沒有污點的。
也才會被別人對自己的失望給擊潰,掉入自證的陷阱循環中。
當然這裡說的完美,因為每個人的經驗,成長環境的不同,所以關於完美的信念定義都會不一樣。
對有些人來說完美就等於無所不能,有些人的完美等於毫無私心的善良,有些人的完美是比別人更值得信任·······
講個常見的例子,
比如說,在兩性關係中,有一種男性對女性很常見的譴責:「妳就是在意錢」。
因為社會對男人的規訓就是,你最大的價值就是賺錢,如果你沒有賺到足夠的錢你就是個失敗的男人,就表示你沒能力,很失敗。
所以在這樣的社會絕大多數男人都會有這樣的自我懷疑,都會覺得我賺的錢不夠多,我是不是不夠好,不夠優秀?
但當男性感受到某種虛弱和無力,又沒有意識到這個底層的自我懷疑時,
就會把這個自我攻擊自我懷疑投射出去給自己的伴侶:「是妳在嫌棄我,妳嫌我賺錢少,妳勢利眼······”。
而女性呢?
被規訓的價值觀是,善良,無私,尤其是在婚姻裡會用那句「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的話來告訴女性,
要對伴侶保持絕對的忠誠認同,那怎麼可以有功利計較的一面呢?
所以當吵架的時候,如果男人說:“妳就是在意錢”,“妳就是嫌我沒錢”,
大部分女性的“我不夠無私善良”的自我懷疑就被勾動了,
於是很多女性會據理力爭證明自己不在乎錢,然後她們會說:「我要是在意錢,當初就不會跟你在一起了」。
說實話,這不是個好的回應。我要是男人,我聽到這話感受不會很好,
首先妳在強調我當初很窮,其次妳好像在講當初我窮你還跟我在一起,是對我的某種恩惠。
女生可以反過來帶入一下,當妳吵架的時候對伴侶說:「你就是嫌我胖,嫌我不夠好看」「你就是膚淺」。
然後伴侶如果這個時候說:「我如果膚淺只在意外表,當初就不會跟妳在一起了」。
女人們,你們聽到這話,會有啥感覺?
不管我是男人還是女人,我如果聽到這種話啟動了防禦機制,
就會說「那你現在後悔了,是吧」 然後另一方又會進入到「我沒後悔,我只是···· ··」的自證中沒完沒了。
不過在關係中是這樣的,當我們感受到被攻擊,為了保護自己而啟動防禦機制的時候,是沒有多餘的能量去管,我保護自己的動作有沒有傷害到對方的。
無獨有偶,我跟我先生15年的婚姻中,也有類似的爭吵。因為已經是好幾年前的事了,我已經不記得具體是為什麼要爭吵。
當時的背景是他處在事業轉型期,沒有工作,以支持家庭事務為主的階段,大概是我對他在家裡做的某些事情表達了不滿,提出要求。
然後在爭論的過程中他就說出:「你不就是在意錢嗎」?
我說:「對啊,我在乎啊,生活中有很多很多地方都需要用錢解決,我們每個人都會遇到和錢有關的壓力,我肯定在意錢。但我除了在意錢我也在意別的,你在別的這些事上做的更好更多對我也非常重要」。
然後我又回到我剛開始跟他溝通的那個事項的話題,具體我的標準想法,以及他在達成的過程中有什麼困難是我可以做的。
從那以後,我們再溝通哪怕有爭論的時候,他再也沒有拿「妳就是在意錢」來說事兒了。
在這個事件中我沒有防禦,非常坦誠自然的承認了對方的「指控」。
並且在承認的基礎上做了進一步的延展,還把話題轉到繼續我想溝通的方向上,掌控談話節奏,
而沒有無意識的開始防禦,讓談話變成一個
【指控】——【自證】 ——【反指控】——【反自證】的方向上。
一旦到了這個方向,所有的談話和爭吵都不再有意義,大家都開始自說自話,誰也聽不進對方的話語了。
兩個受傷的人為了保護自己彼此防禦,然後大家都會被自己的傷口牽引出無數和當下討論的事情不相關的情緒,最後這個談話的結局一定是憤怒委屈等一堆情緒出來,然後大家不歡而散。
之前想溝通的事情也不會談出個什麼結果,即使有結果有結論有承諾,也是在極度情緒下說出的氣話, 例如:
“好,以後我不管你了,行吧”
“以後你說什麼就是什麼可以吧”
“行行,以後都照你說的來”
“以後我就當沒你這個人,再也不指望你了”
······
這些結論後續根本沒有實際操作的可能性,而且是更大的防禦,只會進一步破壞關係。
沒有人是不想在關係中能有所依賴的,依賴和被依賴本身就是關係很重要的屬性。
但如果這種依賴裡面用某種道德或情感的綁架,來讓對方不得不就範,無法拒絕,拒絕了就要死要活,心疼肝疼再也不會愛了再也不會信了,或者貶低矮化對方,那麼這個依賴就開始轉向控制了。
而我們有智慧識別,有力量自我圓滿的時候,我們就能矯正和教會身邊的人,既讓他們感覺自己是安全的,又不會來肆意的操控你。
這是一個博弈和成長的過程,但是第一步,還是我們能對自己內心的需求空洞更為清晰和了解,自我完整了才不會被他人牽引誘惑。
文章來源
人生哲學類暢銷書《當你開始愛自己,全世界都會來愛你》
作者:週梵
圖 by Cho Gise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