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在「傲」幾點?心理學家分析,多數人會覺得自己高人一等,但傲慢跟這意識有關
心理學家戴維·邁爾斯在大思考微解說一書中,與今日心理學雜誌中都專文討論過有關於自私的偏見(Self-Serving Bias)。
這個概念根植於一個有趣的研究,他們稱為烏比岡湖效應,或是一種所謂的『高人一等效應』(better-than-average)。
而事實是這樣的,當時他們針對八十二萬多人的高中生進行調查,要他們評價自己在學校社交的表現,意外的發現,沒有人自評自己在與人相處的能力上比別人低一等。
超過60%的人認為自己是前百分之十的佼佼者,更有高達25%的人認為自己是前百分之一擅長與人相處的人。
雖然,研究只是顯現一個現象,不確定是否每個人都是這樣,但顯然我們很容易自我感覺良好,超過自己想像,我們或許自覺不會特別厲害,但要你跟同儕相比你顯然會想要自己更厲害,聰明、長得好看,更有德性都是我們希望贏別人的面向。
如果你說自己是一個在聰明程度、好看程度、理性程度、有愛心程度、跟健康程度都比一般人更好更優秀,那顯然你身邊的人一定會覺得你實在太自我感覺良好了,實在太自以為是了,實在想太多了。
這種覺得自己高人一等的傾向,甚至會在你與別人共事的時候發生,你時常也會覺得自己的貢獻度比別人大,你恨不得自己是領導者,帶領大家突破常態;當然你也有可能已經是領導者了,所以你會覺得別人都好廢,要不就是拖累你,要不就是讓你速度變慢了!
這種自私的偏見,它時常不僅僅是一種偏見而已,更是一種我們對待別人時會使用的框架。
也因為你覺得你比別人稍微優秀,你比別人稍微懂得多,當你做錯事的時候,你會瘋狂的自我辯解,而缺乏檢討,而你也會驕傲地看輕別人推薦給你的東西,然後,用輕浮地態度去面對生活中的有趣事物。
你的幽默感是選擇性的,
你覺得自己所創造的機會才值得用幽默以對,那些別人提出的東西要不就俗到不行,要不就是落後你遠見太多。
講到這邊整個人都傲慢了起來了。
「自私的偏見」或許是我們之所以傲慢的基礎。
因為透過這樣的自我知覺的特性,我們再透過社會比較(與別人相互比較)後,所形成的自我認同有時候會帶有這種『自己比較好』的偏見。
當然,不是每個人的『高人一等效應』都會轉變成為傲慢的態度,因為傲慢總有一種說不出的背後動機,超乎只是覺得自己比別人好。
傲慢是一種人際上的互動,是奠基在這種『高人一等效應』的想法上,但卻又想用某些態度、話語或行為讓別人知道我就是這麼『高人一等』。
如果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傲慢」是一種類似於在人際相處上,你想要用什麼樣的框框去進行的選擇,你可以傲慢的表現高人一等,你當然也可以用自信但謙虛的方式表現,謙虛或許出於一種重視人際和諧與相處的個人目的;但傲慢不同,當我們想要用傲慢迎接別人時,我們在乎的是一種權力分配上的關係。
我不想要、我不屑、我不在乎,讓你知道你比我低一階,我不僅僅比你好,我比你更應該擁有講話的權力、詮釋事情的權力、甚至被人關注的權力。
所以說,傲慢是一種在人際關係的看待上選擇權力比拚優於親和。
傲慢為什麼那麼常見,或許可以說,我們心智的自然偏見已經幫我們打下基礎了。但優秀下,要選擇謙虛還是表露無遺,那就關乎你在看待人與人相處時,你是權力階級意識上身,還是用愛與和平觀看世界了。
但很不巧,我們的社會從話說成功,或是批判實事,都愛以階級意識來評斷優劣,有錢最好實在習以為常。我們愛上位者比愛下位者多一點,我們對上位者吹捧,比安撫下位者來得多一些。
因為追求階級流動,所以愛用階級觀看世界,那有時候不小心就會流露出我比較好的姿態,而傲慢只是維護這個姿態投射自己偏好的小手段而已。
你可能很討厭傲慢的人,因為他就是一副我比你優秀、懂得多的姿態,但有時候難免在成長的社會環境圈養之下,以及自己想要比較好的內在需求、搭配那習以為常的人性偏見,我們也愛用傲慢的態度去面對人。
參考文獻:
Self-serving bias. Myers, D. G. (2012). In J. Brockman (Ed.), This will make you smarter. New York: Harper Perennial.
Fetterman, A. K., Robinson, M. D., & Ode, S. (2015). Interpersonal arrogance and the incentive salience of power versus affiliation cues. European Journal of Personality, 29(1), 28-41. doi:10.1002/per.1977
文章來源
https://is.gd/1z0owX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Pinsoul(原標題:時常正面迎接『傲慢』到不行的一陣風…..)
責任編輯/蔡昀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