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當別人的媽,
女性就要有能力辨識是不是成了另一半的阿尼瑪投射。
這兩個原型在生活中,尤其是兩性關係方面經常被應用到,是女性了解自己和了解男性心理很重要的一個視角。
對於男性阿尼瑪原型意象的理解也能夠幫助女性、在戀愛婚姻中增長智慧。
在榮格看來,人生下來就有雙性特質,也就是說男人身上有女性的特質,女人身上有男性的特質。
#阿尼瑪是男性心目中女人的集體意象,#是男人無意識裡的女性因素和內心女性的人物。
從陰陽的角度來說,#它是陽性中包含著的陰性的一面。
然而,社會總是鼓勵人去發展和他生理性別相一致的心理特質,而去壓抑和他生理性別不一致的特質。
例如,對男性來說,從他出生的那一刻開始,他就被按照社會對男性的要求來培養,如玩賽車、打槍的遊戲,看和歷史、軍事有關的書籍,被教育男孩要有責任感,長大掙錢養家,男兒有淚不輕彈等,而那些他自身本來所擁有的脆弱的,敏感的,柔軟的,感性的…
被看作是女人才會有的特質則被壓抑在無意識世界裡。
而一個男人從小到大有很多和女人打交道的經歷和體驗,
他內心深處有對女人會是什麼樣子,應該是什麼樣子的有一組意象,
這兩個部分就是他內在的阿尼瑪。
阿尼瑪作為集體無意識的原型意象,它本身是祖先遺傳下來的,對於女性形象全部經驗的印象痕跡,阿尼瑪是集體的女性意象,可以是溫柔的、乖巧的,也可以是勇敢的、直率的、潑辣的、幹練的、聰明的、性感的等全部的和女性有關的意象;
然而對於某一個男人來說,他內在的阿尼瑪是什麼樣子的,是他從這一群全部的女性意像中,基於他本身內在的被壓抑的女性特質,和他生活中體驗到的所有女性的經驗,這些女性經驗是來自他成長過程中所接觸過的最親密的或對他有重要影響的女人
(最早是來自母親或其他主要女性撫養人,後來還有姊妹、老師、女同學、戀人等),提取出的某一個或者某幾個女性特質類型。
阿尼瑪是無意識的,抽象的群象,而某個男人的阿尼瑪又是具象的,會不自覺的投射在另外一個人身上,造成對某個異性的特殊的感覺和吸引,也有可能會拒斥。
#人大部分會把自己的阿尼瑪意象投射到要和他建立親密關係的女性身上,如媽媽、伴侶。
因為當他們認同他們內在的女性特質,並且呈現出來的時候將會面臨外部世界的打壓和排斥,如男孩化妝、穿裙子被鄙視、嘲笑、攻擊。
榮格認為男人阿尼瑪發展的第一個階段(小男孩時期),阿尼瑪往往和母性特質相關。如幼兒喜歡像媽媽一樣能照顧他的,愛護他的,溫柔、體貼的女性。對最具母性特質的女性產生依戀。
第二階段是情慾吸引,青春期男孩喜歡的女性往往是漂亮的、長頭髮、身材好的具備性慾特徵,有性吸引力的女性。
第三個階段是拯救或救贖階段,男人作為英雄的意象,經歷重重險阻,拯救了被困的公主,最後和公主結婚(與阿尼瑪整合)。
如果男性處於被動位置,而女性占主動地位,向男性靠近,主動照顧他,則往往是分離的結局。
因為主動靠近他,照顧他的女性帶有一些母性阿尼瑪的味道,而一個男孩需要通過和他的母親分離,戰勝他內心的母親情結,把他的阿尼瑪從母親情結的控制中拯救出來,與他內在的阿尼瑪整合,他才能成長為一個真正的男人。
然而這裡卻存在文化差異,西方神話故事中都有許多英雄之旅的故事情節,一個年輕的男性,戰勝了、殺死了阻擋他的妖魔,把他喜歡的女孩從妖魔手中拯救出來,完成了英雄之旅,最後和女孩結婚,成為一個頂天立地的大丈夫。
他所砍斷的、殺死的那個妖魔是他內心母親情結的象徵。
#而中國文化中卻存在很多女性作為母親替代品的象徵和男人結合。
男人無法和母親分離,母子關係是第一關係,這種情況男人便無法擺脫他自己的母親情結,於是會出現母親和媳婦爭奪一個男人的現象。
中國文化不鼓勵兒子和媽媽分開,我想這是受到儒家文化千百年來關於孝道思想的影響。
我們的文化強調晚輩要尊敬長輩,不能忤逆長輩,不能頂撞或反抗父母,否則會被視為大逆不道,遭受道德層面的強烈壓制,很難去通過切斷或者殺死母親的意象來實現自我成長,古代中國的家庭都是大家族,四世同堂,孩子成家也很少和父母分離的,即使是現代社會,大家族住在一起的很少,但兒女成家後也有不少與父母同住。
物理上的無法分離也給心理上的分離造成阻礙,若兒子沒有辦法擺脫母親的控制,完成與母親的分離,則當他娶了媳婦,這個媳婦在家庭中的地位很多時候還是會低於婆婆,婆婆可能在這個家庭中占主導,依然是這個家庭中的女主人,而媳婦想要和婆婆爭奪丈夫心中第一順位的時候,婆媳大戰的戲碼便會上演。
從心理發展角度來說,只有當男人能夠完成和媽媽分離的過程,戰勝母親情結,才能走到第四個階段—整合階段,即不再把阿尼瑪投射到異性身上,而是收回來,在自身身上呈現雌雄同體的狀態。
一般來說,這個階段到中年後期才會實現。即這個男人身上既有男性的力量、理性、智慧,也會有慈祥、柔軟、情感的女性特性,他變得不再那麼性別分明,也變得更平和,悅納自己,包容他人,是讓自己和他人都能夠感到舒服的狀態。
這種狀態類似於一位年長的智者,他既是寬容的、慈慕的,像水一樣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同時,他又像高山一樣穩固、堅實,有力量,能夠指引人方向。#這種狀態是榮格所說的自性化的實現。
然而現實中,很多人一生都未必達到這種狀態,他們內在阿尼瑪的發展固著到了前面的階段,無法發展到下一個階段。譬如有的男人在談戀愛的時候,吸引他的總是那些年輕漂亮的、豐滿的、有魅力的,讓他們能夠產生性慾望的女人,他們在一起時也許經歷了很多浪漫的、激情的、轟轟烈烈的故事;
也許曾經海誓山盟,然而一到談婚論嫁的時候,這個男人卻又退卻了,他似乎無法和這樣的女人走進婚姻,最後,那個讓他娶回家的女人可能是一個不怎麼漂亮、身材也不好,但是卻非常能夠照顧他、伺候他的,像媽媽一樣愛他的女人。
他娶的“新娘”實際上可以理解為是來代替媽媽照顧他的新“娘”。
這個男人在談戀愛時是將美麗性感的阿尼瑪意象投射到了女友的身上,他們容易以依靠性吸引力建立關係,而這種關係往往是短暫的,到了要建立一個新的家庭的時候,這個男人在心理層面還沒有成長為一個有責任、有擔當的丈夫,可以和一個獨立的、成熟的女人結合,而像是一個小男孩,還需要媽媽的付出與呵護。
這樣的夫妻關係也很難一直維持平衡。當他的妻子不再願意當“媽”的時候,夫妻系統很可能就會破裂。
阿尼瑪也有兩面性,既有正面的、積極的阿尼瑪,也有負面的、消極的阿尼瑪,一個男人的阿尼瑪如果是正面的,他喜歡的女人也是具備溫柔、善良、賢惠、能幹、勇敢等特質的,這些美好的女性特質會變成他創造力的源泉;
如藝術家會創作出細膩、美好的畫作,音樂家會為某個他喜歡的女性譜寫一首美妙的樂曲,文學家會描繪出一個浪漫的愛情故事等,另一方面,如果他想和一個具備美好特質的女性在一起,而現實卻不知為什麼總是每次找女朋友都是會找一個不好看、不體貼、暴脾氣、控制強的女人,這就是被阿尼瑪的陰影所吸引。
如對立面的雙方,正面的阿尼瑪越是純潔的、美好的,阿尼瑪的陰影就越是陰暗和骯髒,有些男人越是在意識層面想要找到那個美麗的、善良的、純潔的女性,但是無意識層面卻越會被那些醜陋的、負面的、不美好的阿尼瑪陰影吸引。
這種情況與這個男性過度壓抑自己的陰影面有關,想起曾在網上引起轟動的北大學子弒母案,那個外表看來極度完美、集所有美好形象與一身的男孩,他卻因為和一位妓女談戀愛,還要娶對方,因此而與母親多次發生爭吵,成為案件的導火索。
一個品學兼優、道德高尚的完美男人為何會被一個風塵女子所吸引呢?
也許這個女子就是他內心一直被隱藏、壓抑的阿尼瑪陰影的投射。
看起來就像是黑與白的極端對立,卻又不可分割。
這個男孩最終選擇殺死母親,也是在戰勝他內心的母親情結,和母親徹底分離,然而這個本該在內心層面進行的重要儀式卻不幸見諸行動,造成悲劇。
消極的阿尼瑪還包含受傷的部分,受傷的阿尼瑪是脆弱的,男人對一個受傷、脆弱的女人很可能會產生強烈的保護慾望,激起他想把她拯救出來,保護她並和她結婚的心理;
他也許總是會對這樣受傷的女人產生這種拯救的感覺,而這個男人拯救的可能是他自己內在受傷的阿尼瑪,當有天他內在受傷的這個部分得到了治愈,也許他就不再對一個虛弱的,需要被保護的女性產生興趣了。
不論是積極的阿尼瑪還是消極的阿尼瑪,不論阿尼瑪發展到和母親特質相關的、情慾相關的、還是拯救的階段,這些都是男性把內心的某個或某幾個女性意象投射在了一個女性的身上,他最終找到的那個人生伴侶都不是作為一個真實、客觀的、獨立的女性存在,他和她結婚,實際上是男人和自己心目中的女性意象的結合。
這樣的關係是不夠穩定的,也是無法維持長久的。所以男人最終的發展目標是需要把投射到女人身上的阿尼瑪收回到自己身上,在自己內心深處把阿尼瑪與自己的男性特質整合在一起,實現雌雄同體,從而從自己的內在世界產生出創造性的力量。
最終達成內部和諧統一,這個過程就是自我整合的過程,也是自性化的過程。
❑ 本文摘錄自壹心理
❑ 圖_ Aarti Borǰigin
免責聲明Disclaimer
本平台所提供草藥的神秘屬性僅出於歷史目的,不能保證結果。本平台上的任何內容均不應被視為醫學或法律建議。請負責任地使用草藥。諮詢你的醫生或專業人士你的健康狀況和使用草藥的補充劑。 草藥可能因採取了錯誤的條件而造成有害,過量使用,加上處方藥或酒精,或不知道的人使用他們在做什麼。 僅僅因為草藥是天然的,並不意味著它是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