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ESPpop Holistic Healing Solutions
療癒故事,  心理

這樣做,根本不會產生愛情

這樣做,根本不會產生愛情

今天的主題是一種常見情緒

表面看它對我們有點負能量

但深入覺察它,你會發現它對我們很有幫助

這種情緒的名字叫做:厭惡

厭惡的產生

厭惡這種情緒,在我們嬰兒時期就已經產生了。

厭惡的起源之一是比較,所以說厭惡可以用來幫助我們分辨,對我們來說什麼是好的什麼是壞的。

所以,厭惡對我們來說不一定是負面的情緒。

其實,任何情緒都不應該簡單地劃分為正面和負面,因為正面的情緒也有負面的作用,而負面的情緒也有正面的作用。

為了更好地說明厭惡這種情緒,我還是以我自己為例,舉個例子來說明這是怎樣的一種情緒。

對我來說,常見的厭惡體驗是這樣的:

我很討厭別人改變我的意願。

例如,假設我現在有一系列已經確認好的日程安排,但是突然有個人跳出來對我說:「不行,你不能去……你應該去……」,這就會讓我感到很厭惡。

如果按照前文所述,厭惡這種情緒從嬰兒時期就開始的話,那麼,對我來說,之所以非常反感他人改變我的意願,與我從小被家庭和學校強行規定一些事物有關。

所有試圖改變我的行為,都會被我自動化地歸類為這是在改變我的意願。

當然,這是我的個人經驗,厭惡跟每個人的個體經驗有關,在不同的人身上有不同的呈現。

因為我曾經有過這種被改變被強制的經驗,所以我很厭惡這種被改變被強制的事情。

所以,每個人體驗到的厭惡都不同,都與曾經的個體經驗有關。

以上這個例子,是我分享我自己體驗到的厭惡。

至少,我自己還能體驗到這種情緒。

但是,悲哀的是,對於有些人來說,他們的真實感受都被壓抑下去了,他們看起來很乖很聽話,甚至乖得連一點點厭惡情緒都沒有了。

而這並不是一件好事,這只能說明他們的自我感受度非常低。

當然,物極必反,一個人的情緒過度激烈,也很難讓人接受。

所以,厭惡有它的作用。

如果一個人沒有厭惡能力的話,要麼是他完全的壓抑了自己的感受,要麼就是他過於的自我沒有辦法覺察到別人的感受。

只要這個人是一個平衡的人,那麼這個人能夠通過厭惡知道有些事情是不合理的不公平的,從而進一步厭惡一些事情一些人。

對這種人來說,會在感覺不安全的同時,可以把這種感覺表達出來。

如前所述,厭惡的根源,它來自於個人經驗,來自於比較以及保護自己的安全感。

正因為厭惡起源於比較,所以沒有比較就沒有厭惡,這就像因為有香的存在才有臭的存在,如果只有臭的存在就無所謂香還是臭。

所以,在很多時候,厭惡可以用來幫助我們分辨好壞和是否安全。

從這種本質層面來說,正因為比較是厭惡的根源,所以比較也是一個人出軌的起因。

因為一個人出軌,他一定是拿自己的伴侶和他人做比較,因為他會對自己現有伴侶的一些方面感到厭惡。

所以,就像比較是厭惡的根源,所以導致出軌。

其實,所有的親密關係中的行為都受到比較的影響。

例如,有些男人他們真心厭惡的經歷,他們一開始看到個女生感覺挺好看,很擅長穿衣打扮,但是接觸下來以後感覺人太假了,各種言行不一,甚至到了一開口就感覺很差勁的地步。

當然,這種假也分兩種情況,一種是有些女生擔心自己呈現了內在的真實情況後會讓對方厭惡,所以要先偽裝起來;另一種則是有些女生就是故意來騙人的,所以要戴上面具更好地行騙。

但不論是哪種情況,只要比較一下真實的人,這些假人都會讓人感到厭惡。

所以,我一向倡導在親密關係中,需要建立一致性。

所謂一致性,最簡單的表現就是你想的、你說的以及你做的是一致的。這種內外一致,就要求人必須是真實的。

我一向倡導這樣的人生觀,因為當你是一個假的人的時候,你就會讓別人厭惡,同時自己也會厭惡自己。

愛情的本質是連接,是心和心的連接。

只有構建在真實的基礎上,進行真實和真實的連接,而後才有可能有愛情的產生。

如果我們都處於假人的狀態中,是根本不會產生愛情的,因為在那種情況下,沒有心和心的真實連接。

再進一步,不僅在愛情之中,所有的親密關係之中都是如此。

例如,在原生家庭當中,當父母對孩子產生比較的時候,那個被比下去的小孩心裡就會很難受,他會很討厭這個事情。他的內心活動是:「我相信我的父母很愛我,但是我的感受卻不是這樣,我感覺自己沒有被看見。」

所以說,做為人,不管是大是小,我們都渴望彼此被看見,彼此是真實的存在,彼此能夠心和心連接在一起。

以上談論到的比較,是人與人的比較。

其實比較還有很多維度,例如很多人還會用過去和現在比較,所以會感到彼此厭倦了,甚至有些淡淡的厭惡。

可能,兩個人剛剛在一起的時候感覺還好,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產生了很多矛盾,這時候如果他們沒有學習過如何經營夫妻關係、如何管理衝突以及如何表達,關係只能走向破裂。

當然,當關係出現裂痕的時候,很多人一開始是試圖彌補的,但是隨著傷害越來越深,最終到了有一天耗光了所有的精力,彼此都會感到很疲憊,而後開始厭惡這種疲憊感,結果就不得不結束。

因為當兩個人都覺得自己在付出,而且彼此還都看不見對方的時候,關係就會越來越差,必然導致最後分開。

這種看起來似乎是雙方都精疲力盡,但實際上也是彼此厭惡的個案,其實數量非常多。

這種關係的殺手就是厭惡,是基於過去與現在的比較而產生的厭惡。

因為沒有掌握愛的能力,這些人除了哀嘆為何不能只如初見以外,對自己的人生完全無能為力。

所以,綜上所述來看,厭惡是一種重要的情緒。它源於比較,讓我們能夠分別好壞。

厭惡的作用

接下來,我們順著前面的內容往下分享,談一談厭惡感會給我們帶來哪些作用。

第一:覺察

厭惡可以讓我們覺察到一些問題。

舉個例子,當一個人感到很疲憊,同時對這種疲憊感到厭惡的話,這是一個重要的覺察,我們需要在這時候覺察到自己被他人所消耗。

如果在這樣的情況,下一段關係還想走下去,需要我們重新為這段關係注入能量。

這就像一輛電動車,開到電都被耗光的盡頭,如果還不給車充電,那麼這段關係就結束了。

但是如果你非常及時地覺察到了這種消耗,能夠繼續給關係充電,那麼這段關係就可以繼續下去。

其實有很多女生是這樣被消耗的狀態,她們總是在關係中持續堅持忍受,但是當她忍受了一段很長的時間,當她的忍受到達了她很厭惡的時候,她的決定就很決絕了。

而男女在這種情景下表現常常不一樣,有些男生非常厭惡的時候是採取「你不要煩我」的方式,而女生則是在到達了她無法忍受的極限的時候,會採取徹底離開的方式。

所以,厭惡的積極作用之一,是可以幫助我們及時覺察自己的狀態,同時可以做出及時的彌補。

第二:分辨

厭惡可以幫助我們分辨什麼是好的,什麼是壞的。

舉個例子,當我很討厭一個人來干涉我的生活、改變我的意願的時候,我就分辨出來,對我來說尊重是好的。我真正需要的,是尊重我的人。

那麼反過來講,如果我們不想讓別人厭惡,就要學習如何尊重自己、尊重別人。

當然,關於厭惡的體驗是個體化的,與個體經驗有關。

再舉個例子,有的人厭惡的是不公平。那當別人無法公平對待他的時候,他就會拒絕和這樣的人一起工作。

這種不公平的本質,其實也是不尊重別人。

總而言之,我們往往可以通過厭惡去分辨清楚,什麼是對自己好的,什麼不是。

而對於一些自我存在感很低的人,也就是沒有厭惡能力的人,就無法辨別自己的需要了。

他們經常會困惑於不知道究竟什麼才是對自己好的。

所以常常保持覺察與分辨,是對自己好的起點。

 

如何應對厭惡?

以上我們分析完了厭惡是什麼,起源於哪裡,然後又分享了厭惡常常被人忽視的兩個正能量的作用。

最後,關於如何應對厭惡,我想分兩個方面來談:

一個是如何應對自己對自己的厭惡,另一個是如何應對別人對自己的厭惡。

關於前者,也就是當你對自己產生了厭惡情緒之時,需要學會覺察這個狀況究竟是什麼。

如果這個狀況,是正在消耗你的親密關係,那就可以對此進行及時地修復。讓關係得以經營和持續。

但如果你分辨出來,這不是你想要的關係,那就可以把自己的感受表達出來。

而在表達的時候也會出現兩種情況,一個是過於壓抑自己無法做出表達,另一個則是自我過大有點忘乎所以,而不論是哪種狀況其實都不好。

所以,當自己產生厭惡情緒的時候,及時地覺察與分辨是好的,然後正確地表達出來也是很重要的。

對於後者,也就是如何不讓別人厭惡自己,那就是保持對別人的尊重。

尊重每一個人,也學會去理解每一個人,這樣的話我們就不會被別人所厭惡。

舉個例子,在親密關係中,兩個成年人要分開了。如果可以彼此之間能夠明白,這並非彼此的過錯,而是因為彼此都有對方無法接受的東西,這樣對彼此的傷害就會很小,並且對家庭中孩子的傷害也會比較小,這樣的處理方式是正面的。

但是如果反過來,有個女人帶著孩子離婚的同時,很厭惡她的前夫,然後她會和孩子說「你的爸爸很討厭,他是一個很不負責任的人。我很厭惡他,你應該要討厭這樣的人……」

在這樣的反面情況中,她就沒有通過她自己的厭惡來覺察需要、分辨什麼是對自己好的,而是成為了厭惡這種情緒的奴隸,直接被厭惡情緒帶到負能量的人生漩渦中去了。

而更慘的是孩子,也被她直接帶到負能量的人生道路中。

如果她有看過我今天的專欄,她就會知道,不應該讓厭惡的情緒連累到下一代,而應該學會覺察與分辨,找到自己真正的需要。

這樣去平衡理智和情緒的關係,是我們每個人都要學習一生的功課。

所以,希望通過今天的專欄,讓每個人都學會與厭惡相處。從自己的厭惡中,訓練覺察與分辨,不要成為情緒的奴隸。

後記

在我們講完厭惡的章節後,相信大家對我們之前的專題有更深的理解,特別是曾經談到的後悔和內疚情緒,你都會有更深地了解。因為厭惡是基本情緒,而後悔和內疚都是基於厭惡產生的次生情緒,它們是由厭惡這種基本情緒轉化而來的。

後悔通常是由於和別人在互動之間產生的情緒,內疚則是和自己的互動產生的情緒。

但是,這兩者都是和厭惡有關的,因為內疚其實就是厭惡自己,它是一種基於比較而對自己產生的情緒,因為你會覺得自己原本可以做得更好的但是你卻沒有做到。

它們的起源都是厭惡,因為厭惡可以告訴自己如何去分辨,這可以讓我們對事情進行觀察,從而分辨什麼是對什麼是錯,所以厭惡、後悔和內疚三者之間都是有關聯的。

正所謂,厭惡有層次之分。

最輕微的厭惡可能是有一點討厭,再嚴重一點則是真的很討厭,而比厭惡再嚴重的就是噁心甚至是仇恨。

這是有一系列的情緒的。

所以,如果把情緒深化下來的話,後悔和內疚的深層次其實也是厭惡。

包括之前我們談到過焦慮和憤怒,在憤怒裡面,其實也是有厭惡的成分。

總之,這些情緒之間都是互相有關聯的,大家可以把它們連在一起去思考。

這一系列的情緒原創專欄,都是同一個體系,希望通過這個體系可以幫助你理解所有的情緒,幫助你平衡理智與情緒的關係。

歡迎你的點讚、轉發、收藏、評論。

原創:潘升

本期寄語:

尤其是當我們在面對厭惡這種刺激情緒的時候,更要平衡理智和情緒的關係,不要被厭惡蒙蔽了自己的雙眼而無法分辨事實。

我們要尊重自己尊重別人。所有的情緒,都有它們共同重要的一點,那就是找到自己理性和情緒的平衡點。我們可以用厭惡去平衡自己,但是不能夠過分。

原文網址:https://reurl.cc/NA1Yz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