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用原生家庭來為自己的”巨嬰”狀態買單
隨著心理學的傳播,原生家庭成了典型的流行病。 這本是一個讓你深入瞭解自己的入口,現在卻成為了很多人停滯不前、拒絕成長和擔當的藉口。 生命是流動的,阻礙生命流動的,從來不是你的原生家庭,而是你的選擇。 ...
囚禁情緒,即是在囚禁自己
我們的頭腦很容易評判,將那些不愉快的、不喜歡的情緒,稱之為負面情緒。 而實際上,當我們帶著覺知,而不是無意識去看這些情緒的時候,就會發現,情緒和感受沒有好、壞之分。 也不存在所謂的「負面情緒」。 情緒...
您的天真無知,是不願意長大的偽裝!別再把世界歸類成「可惡的他人」與「可憐的自己」
您的天真無知,是不願意長大的偽裝!別再把世界歸類成「可惡的他人」與「可憐的自己」 人生不可能不受傷。不僅「身體」有受傷的可能,心靈亦是。 若自己的修復力及照護能力不夠,又反覆打擊自己,便...
強烈的嫉妒心,是一個人根植於內心的惡意
強烈的嫉妒心,是一個人根植於內心的惡意 《東邪西毒》裡有句台詞, 任何人都可以變得狠毒,只要你嘗試過什麼是嫉妒。 聽上去誇張,卻也並不無道理。 其實看到別人比自己好,產生羨慕是很正常的狀態。 但羨慕跟...
對不起,我們沒有那麼熟 | 人際關係中如何設立心理界限
日常生活中,您是否有過如下的體驗: 為了迴避衝突,我更願意表示同意而不是拒絕 我很擔心別人對我的看法 我經常對過多的表露自己而感到後悔 因為很難拒絕別人,我認為自己承擔了很多不屬於自己的責任 如果我親...
寬恕是我們給自己的禮物
從表面上來看,寬恕我們的母親或父親的想法可能看起來很奇怪,但寬恕的行為可能是我們一生中能做的最好的事情之一。 來自童年的責備和怨恨會使情緒痛苦和痛苦的循環永久存在,這會對我們的成人關係、眼界和整體幸福...
為什麼我們無法對自己的人生負責?|責任缺失者的「鴕鳥式」防禦
我們問過很多大學的朋友,他們為什麼選擇自己的專業,得到的回答通常是他們申請大學時也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選了父母認為的會有前途的專業,然而上了大學之後發現並不喜歡,渾渾噩噩過了四年,畢業之後找的工作自然...
為什麼接受比給予更難?
我們中的許多人從小就相信給予比接受更崇高。 這條制約保護我們免於成為以自我為中心的怪物——時時幫助我們掃描我們的環境,看看我們可以拿取什麼來填補自己。 認識到他人的需求,尊重他人的感受,並對不幸的人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