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pop Holistic Healing Solutions
療癒故事,  心理

不快樂,其實是自己的選擇?

認為自己的不幸都是別人造成的,那只會更不幸。

人為何不想改變?阿德勒心理學分析,不幸是自己的選擇

「我們的不幸,以及不幸的原因,全都是自己選擇的。」為何人無法改變自己的性格?因為改變性格是要付代價的,而我們總是不想付出那個代價,所以選擇繼續以自己熟悉的方式活在世界。

#其實性格容易改變

但自己通常會覺得不好修正。一般來說的確不好改變。不過我認為,性格其實是容易改變的。

只是,人都會努力地不讓自己的性格改變,所以才不變。

即使你有意識地想要改變,你的潛意識層面,卻一點都不想要改變性格。

常常有人因為「討厭自己的性格,所以想要改變」來找我諮商。

經過幾次心理療法後,這類的人就會開始說「算了,如果會變成跟現在不一樣的性格,那我還是維持原狀就好」,結果性格還是沒變。

人類普遍不想改變自己的性格。

不是「不變」、「不能變」,而是「不想變」。

我喜歡的一位印度哲學家奧修(Osho)曾經說過:「人每天早上起床時都能選擇那天的幸與不幸。不過幾乎所有人都會選擇不幸。」

我們的不幸,以及造成我們不幸的原因──也就是性格,全都是我們自己選擇的。

#人總是不想改變自己的性格

特意選擇不幸,感覺很愚蠢。為什麼不選擇讓自己幸福呢?

這樣也就等於是在問,為何人都不想改變性格吧!

如果想要改變性格,隨時都能改變,只不過無法輕易改變。

改變性格可是要付代價的,而我們總是不想付出那個代價。

我們容易天真地想「我只想擁有目前的優點,擺脫目前的缺點。

我也不想為了新的性格冒任何風險。」但那樣是不行的。

改變性格就是在冒險。

如果維持以往的生活方式,至少能預測會發生什麼事情。

一旦展開新的生活方式,就無從知道會發生什麼事情。

或許會大好,或許會大壞。

但人不太會下那麼大的賭注啊。

#人因為執念而無法獲得自由

性格難以改變,不只是因為人普遍保守且多疑,還包括其他理由。

首先,有一個阿德勒心理學的用詞,叫做「統覺偏差」。

也就是為了和自己的性格一致,人會對外界事務賦予一些意涵。

性格是那個人固有的信念體系,也可以說是執念的系統。

一個人的執念就像有色眼鏡,為了符合自己的信念體系,擅自對外界做出解釋。

舉個例子說明吧,對街有位女性朝我走了過來,望了我一眼就把視線移開。

或許我就會認為「因為她討厭我,所以才不屑地移開視線」。

一旦這麼認定,對方的行為看來就完全是那麼一回事。

又或是「因為她喜歡我,所以才害羞地移開視線」。

一旦這麼認定,對方的行為看起來也就完全是那樣。

也可能是「或許剛好我這個方向可以看到她的朋友」。

一旦這麼認定,對方的行為看起來又完全是那個樣子……

那位女性為什麼移開視線,真正的理由是什麼不重要。

重點是,我們會基於個人執念而採取行動。

如此一來,我們的生活方式並不是對客觀事物直接產生反應,而是面對客觀事物,本著自己的信念,經過主觀詮釋後,再產生反應。

那些主觀詮釋後的意涵都是由我們決定的。

換句話說,我們從面臨各種事物到產生反應的過程中,一定會受到性格的影響。

正因為統覺偏差,人只會接受與自己「性格」一致而沒有矛盾的資訊。

所以「性格」會不斷地被那些擁護自己的資訊包圍,進而根深蒂固。

就像童話中的國王一樣,其身旁的大臣盡是說一些阿諛奉承的話。

即使看到違背自己想法的事實,也會視而不見或是去扭曲它。

久而久之,性格更是難以改變。

#偏見會成真

此外,和環境的交互作用中,性格也會建構出非常穩固的系統,因此不容易改變。

假設有人認為「全部的人都討厭我」,即使剛好有人喜歡他,他也會認定不是真的:「不可能。那樣說不過去,一定有什麼企圖吧!假結婚真斂財之類的吧!」

他會開始起疑心並試探。

「你啊,明明不喜歡我,而是有什麼企圖,才假裝喜歡我吧!」

一旦說出這種話,想必對方也會被氣走吧。

那麼這個人的反應會是什麼呢?與其說失望,他反而會覺得安心。

他會想:「啊,還好沒上當。果然是那樣。沒有人會喜歡我的。」

於是更加確定「全部的人都討厭我」的信念。

性格會改變環境。

引用阿德勒的話就是「環境塑造了人,人塑造了環境」。

當然,環境會影響到性格,不過一旦擁有某種性格,那個人就會將周遭的環境改成符合自己的性格,或者也可以說,讓外界結果符合自己的信念。

一個人一旦認為「所有人都是敵人」,那麼就會真的變成群敵環伺;如果認為「所有人都是貴人」,身邊就會真的有很多貴人。

就像這樣,人會慢慢強化各個信念。

與環境的交互作用中,性格就會變得相當穩固。

(摘錄自楓書坊出版《阿德勒談心理1:性格是可以改變的》作者 / 野田俊作)